搜索

您的关键词

院处动态
首页/ 院处动态/ 正文

为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增强学院教职员工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院教职工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6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职工赴阿城民族英雄何延川纪念地开展主题教育,并前往长寿山进行集体团建活动。

阿城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街——延川大街。它是以民族英雄何延川的名字命名的。在阿城还有一片土地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那就是阿城区新华镇延川村,这是英雄的出生地。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瞻仰何延川烈士纪念碑。通过了解何延川烈士的英雄事迹,并在英雄墓碑前重温入党誓词,使马院的教职员工都深刻认识到自身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深刻领会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教职员工纷纷表示要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岗位,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实现重点马院建设目标而奋斗。

何延川(1912年3月10日--1946年9月17日),1912年3月10日出生在阿城县何家窝堡屯的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年仅18岁的何延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东北抗日战争的指示,决定何延川等人回东北组织抗日义勇军。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何延川进入晋察冀地区,先后在6个县担任中共地下县长,建立地方政府,发展抗日力量,领导军民游击于太行山麓之间在河北省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何延川同志曾动员数百名五台山僧人参加抗日,动员数千民兵配合平型关战役,动员十五个团参加了“百团大战”,曾受到刘伯承、聂荣臻元帅的嘉奖。1945年日本投降后,何延川奉命于10月中旬到达哈尔滨开展工作。因多年的艰苦斗争生活,积劳成疾,何延川确诊肾、肺都有严重疾病。为此,组织决定让何延川去莫斯科治疗。他考虑到斗争的需要,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于1946年9月17日逝世,终年35岁。9月25日,阿城县民主政府举行何延川烈士追悼大会。在烈士陵墓上树立题有“民族英雄”的纪念碑。

学院教师瞻仰何延川烈士纪念碑

学院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

最新推荐